零碳,正从一个遥远的概念,演变为关乎每个人未来的社会议题。
但我们该如何告诉孩子什么是零碳?让孩子真正理解零碳?是复述课本中的抽象名词,还是描绘一幅他们难以感知的绿色蓝图?
宁德时代选择了一种更真实的方式回应:与其直接“告诉”孩子答案,不如让他们亲眼看见、亲手触摸、亲身感受。
这个回答,就发生在宁德时代的灯塔工厂——江苏溧阳基地里。
11月1日,宁德时代2025“零碳科普校园行”教师研修活动在江苏溧阳顺利举办。在这里,课堂没有围墙。电池生产的车间,成了最生动的教室;运转的零碳园区,成了最直观的教具。 孩子们不再是被动地听讲,而是带着好奇,近距离观摩一块“零碳电池”是如何诞生的。当书本上“碳中和”、“绿色能源”这些静态的词汇,突然变成眼前真实运转的智能产线、洁净车间和复杂的能源管理系统——零碳,从此不再是口号,而是一种可感知的“真实”。
这正是这场研修活动最独特的地方:让科技变得“透明”,让魔法背后的原理,成为孩子们可以理解的奇迹。
期间,“全国科技活动先进个人”获得者李亦明教授在研修活动中演示的科普实验,也是同样的逻辑。他不是在灌输知识,而是在创造体验——通过一个个有趣、可动手的操作,把硬核的电池技术,“翻译”成孩子们能听懂、能兴奋的故事。李亦明教授在研修中分享道:“科普教育不是灌输,而是一种启发与体验。”这句话恰恰点破了这场教育实验的核心——不是教孩子记住“零碳”的定义,而是让他们在亲眼所见、亲手所感中,理解科技如何塑造可持续的未来。
所以,当人们还在讨论技术参数时,宁德时代在做一件更根本的事:它正拆掉实验室与课堂之间的墙,让下一代在最富好奇心的年纪,就建立起对绿色科技最本真的信任与向往。
